星期六, 2 11 月

“十万亿”经济刺激下,习近平是在考虑改革吗?

“十万亿”经济刺激下,习近平是在考虑改革吗?

“十万亿”经济刺激下,习近平是在考虑改革吗?


在中国的经济数据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媒体曝出中国正在考虑新一轮的提振经济计划,同时习近平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会议上大谈“深化”改革,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有何影响?

距离2024年结束只有两个月,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可能会在美国大选结束后考虑发行10万亿人民币(约1.4万亿美元)债券来提振经济。

与此同时,10月29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讲话中多次提出要“深化改革、”“推进改革”。

同时,被认为是“10万亿刺激计划”观点的提出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一场公开论坛中解释说:用刺激加改革的办法,花钱建新制度,为中长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不可或缺的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

这一系列举动引发猜想:中国政策会在经济压力下再次转向改革开放吗?

特殊的开会时间点

据中国央视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后,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是一种“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推进决策部署落实”的重要方式。但是,此类专题研讨班一般在每年年初举行。此次研讨班是中共十八大以来首次在当年第四季度举行。

华盛顿Jamestown研究中心中国研究员林和立对自由亚洲分析说,这反映了习近平当前的承压程度,“说明他必须要在第四个季度开个会,传达一些新的精神,同时说服各级党政部门。”

本台特约评论员、中央党校原教授蔡霞也认为,这个会议的参加规模是正省级的干部每个省必须有一个人参加,政府各部部长及国务委员也必须参加,这个规模的会议此前都是在1月中旬召开,“这次在10月底召开说明什么?是经济真的危急,习坐不住了,就是到年底他就必须要把今年的经济计划下了死命令完成。”

林和立还注意到,在这个研讨班的前一天,10月28号的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民主集中制”。他认为,“很明显是批评过去习近平的霸道作风,也不排除有一些已经退休的常委,可能是过去管经济的常委,通过政治局常委给习近平有很大的压力,不能只有集中,还要民主啊。”

在王剑看来,选择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举办这个研讨班,是为了第四季度的中央经济会议做准备。“尽管习近平同意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但是其经济形势是越来越差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规模比三中全会要大,是国务院跟中共中央一起开的会,这个会上要总结今年的经济形势,为明年的经济政策拿主意。这对习近平来说也是个雷,就把铠甲(改革)穿起来呗,就是习近平跑到中央党校讲改革的原因。”

2018-07-04T070815Z_961681726_RC16089C6B50_RTRMADP_3_CHINA-HONGKONG-PROPERTY.JPG
图为改革先锋广东中山;习近平是否同意加快改革开放的速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号。(路透社图)

中共是在考虑新的改革吗?

在这次开班讲话中,习近平多次提出要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引发外界对于中共是否要再回到改革开放的政策上的猜想。但自由亚洲采访的多位专家对此并不乐观。

林和立表示:“习近平是不是同意采取邓小平当年提出的改革开放路线?我们看习近平的讲话,对于吸引外资,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把中国的门打开、对外资采取优厚的政策,这个一点也没有提,所以目前看,这个10万亿的投入纯粹是国内的事情,假如说这个习近平是同意加快改革开放的速度的话,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时评人王剑认为,习近平此次讲话主要目的在于澄清自己的作为。“习近平主要是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设计推进的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他主政之后,他其实意思就是我从上台开始到现在就是在搞改革的,然后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那么原则是什么呢?就是习近平版的四项基本原则。习近平只要讲改革,他都会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强调该改的改、不该改的不改。什么不该改?党的领导不能改,专政不能改。这就是既要又要的逻辑,我既要改革又要专制,以后查起来习近平完全没责任,我该说的我全说了。”

在Old Dominion大学国际商务教授李少民看来,谈中国改革时,要厘清是什么意义的改革。“如果按中共的理解,按邓小平的改革,只要能把这个宣传搞上去,能让这个大家富裕,那就是好主意;还有一个改革,是老百姓或者说从更大的历史观来说,中国要往哪儿走,那么我们都说中国应该还是走向民主和自由,和真正的市场经济,包括最近三位获得了诺贝次奖的经济学家说的,所有影响国家发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政治制度,究竟是包容型还是攫取型,包容性就包括是不是让大家参政,这条共产党肯定做不到。”

蔡霞则认为,虽然习近平提到了改革,但仍然不是要改革,只是侧面宣告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的破产:“他现在打的改革的旗号,但不是讲政治的这些东西,而是主要讲经济这一边,而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就是政治为主,是以国家安全取代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这个会议,这种说法其实是宣布了二十届三中全会路线是碰了壁的。”

虽然没有提出经济改革的政策,但蔡霞认为,应该尤其要注意讲话中的一句话:“总书记指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她认为,这个信息反映出习近平对于外资的大规模撤出“坐不住了”,“他现在要用这句话,希望在某些方面让各省自个去干,暗含的意思是你们可以去和国际资本勾搭,怎么勾搭我也不管了,给地方政府开口,但是共产党是死不认错的,他就是说下面让自个儿去做,自己去创新。”

但蔡霞对结果并不看好。“我觉得也没什么用,因为习近平这些年来在党内已经搞得人人都很恐怖了,正因为他没有明确的说法,你现在即便放一个口子,让下面的人去做,但是你不知道他哪天因为没有明确政策,又来一个反攻倒算,把人家创新的全部一风吹说你们胡作非为,共产党人人都不傻,没有多少人能在风向不明的时候去那么做。”

“十万亿”计划会有何效果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考虑的“10万亿刺激计划”中,有4 万亿元专项债券,用于购买闲置土地和房产,6万亿元特别主权债券用以帮助地方政府管理账外债务风险。

据中国媒体《南方日报》报道,不少地方政府在上半年预算执行报告明确提出“基层财政运行困难,防范化解风险压力加大。”比如,安徽省在《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部分县区财力较为薄弱,“三保”运行形势偏紧,少数县区债务化解任务较重,财政平稳运行存在一定压力。

林和立认为,在目前的地方债务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状况下,这10万亿是否有助于提振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形势,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目前中国人的消费意愿很低,虽然说政府可能会在买房子上给予补贴,或者通过财政投入的一部分把商品房改为补助房,可是引不引得起一般居民的购买力,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根本是因为一般人的收入已经减少了很多,要他们有信心对房子投入这么大的一笔投资,这个是不容易的。”

李少民认为,中国政府或许可以靠发债筹集到10万亿资金,但这笔资金目前的用途,“主要用新债还旧债,都是去救地方债务,说明地方政府有很多债还不起,另外可能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欠款,另外,地方政府也不敢花钱了,谁也不敢开工或者是有新项目,就是没有想办法去投资,效果就会小很多了。”

但提出“10万亿刺激计划”观点的刘世锦在29号表示,重点并非“10万亿”,而是“为了稳定经济,有必要采取短期刺激措施”。

《南方日报》也在29日报道中表达了相同观点:债务置换的本质是“以时间换空间”,即由高息的、剩余期限较短的债务转化为低息的、剩余期限较长的债务,虽不会降低存量隐性债务余额,却能有效减轻短期集中偿债压力。

文章引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温来成接受《证券时报》采访的观点:“一旦置换资金到位,将有效改善地方财政的运行状况,进而在未来两年内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或爆雷的风险。”

据《北京商报》,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常委李建军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介绍,截至2024年6月,中国地方债务总规模约100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42.23万亿元,城投带息债务余额为57.16万亿元。

王剑分析说,2023年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 万亿人民币,今年1到9月收入为16.3 万亿人民币,目前有地方政府欠款约有12万亿人民币,地方债达100余万亿,“我觉得中国政府迟早会被它自己借的这些债埋葬”。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只剩“外贸”

针对刘世锦在发言中公开反对的“直升飞机撒钱”式的做法,李少民认为,“不向消费倾斜,应该是政府结合掌握的居民存款数据,知道居民实际上并不缺钱,缺的是消费的信心。”

据《第一财经》统计,过去8年间,中国住户存款(居民存款)占比不断上升,从2016年的占比39.7%上升到2024年4月的49%,居民存款余额约145万亿,增长超一倍,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达44.3%。

李少民说,居民储蓄率增加是老百姓对未来缺乏信心的表现之一:“这个存款余额已经超过中国一年的总产值了,储蓄率百分之四十几,就是说几乎你挣一块钱,有四毛多都存起来了。中国的人均收入是低于发达国家的,所以他在这个日常支出占他的工资比重比发达国家要高得多了,他还能储去那么多钱,为什么存钱啊?就是因为不相信未来出现了困难政府会帮助,不相信政府会给我足够的钱养老,就是大家也对这个制度没有信心的表现嘛。”

“消费、投资、外贸”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但在李少民看来,目前只剩“外贸”一驾马车,所以中国本质是害怕脱钩和关门的。

他对自由亚洲分析说,“中共心里很明白,这个体制目前主要是因为有外贸易才能维系。如果关起门来,就是内斗,内斗就是一个零和游戏,文革就是内斗的一种形式。而且中国有低人权优势,中国的工人工作辛苦,工资低,所以产品在世界上有销路。同时它可以左右汇率,它把汇率压低,使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跟别的货币相比便宜,他愿意买。”

李少民认为,依靠这两个优势,中国经济可能并不会一路下跌,“世界市场只要是向中国开放,只要世界上其他国家,能够接受中国这种举国模式压低产品价格,扶持国内的产业到外国竞争,还是可以坚持很长时间的”。

责编:李亚千      网编:伍檫愙

本文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