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周二(11月19日)宣布,将由华尔街亿万富豪卢特尼克出任新内阁的商务部长,并领导美国的关税和贸易议程。伴随新政府的经济班底逐渐出炉,特朗普的对华关税2.0版的战略图也日渐清晰。那么,这将与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美中贸易战有何不同?
- 美国或将收紧对华贸易政策 学者:反制中方脱钩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周二提名其过渡团队联席主席、金融服务公司“建达”首席执行官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出任商务部长。这也意味着又一名大将加入特朗普的对华鹰派“梦之队”。特朗普在提名声明中说:“他(卢特尼克)将领导我们的关税和贸易议程,并直接负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特朗普内阁成型:对华贸易战2.0版渐清晰
身为华尔街富豪的卢特尼克一直坚定支持特朗普的经济主张,积极倡导对外广泛征收关税,也是一名对华强硬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时任商务部长罗斯就曾深度参与了第一次美中贸易战。此外,商务部也主管敏感技术的出口管制。不过,据外媒报道,特朗普的过渡团队没有回应关于卢特尼克是否也会兼任美国贸易代表的问题。传统上,贸易代表才是主掌美国贸易政策的最高官员。
目前,外界也在关注谁将出任新政府的财政部长一职。财长负责美国宏观层面的经济管理,相对商务部长更为重要。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现在已经扩大了遴选范围。其中,对冲基金经理贝森特(Scott Bessent)被视为有力竞争者。他也视关税为谈判工具,并主张针对特定国家征收高额关税。此外,美国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Bob Lighthizer)也是候选人之一。他是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关税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包括在2020年1月与中国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其他的财长人选还包括:曾任小布什总统经济政策顾问、美联储理事会前成员的凯文·沃什(Kevin Warsh),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罗文(Marc Rowan),以及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他们也都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支持者。
专家:将对中国威胁更大
特朗普曾称自己为“关税人”。他在竞选中曾誓言,当选后将对外国商品征收高达20%的关税,并将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加征60%的关税。一场比第一任期内更加猛烈的关税战似乎无可避免。
上周六(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会晤时表示:“中国已准备好与美国新政府保持沟通,扩大合作,管控分歧”。他还提到,美中在经贸、农业等诸多领域都需要“合作”。这被视为是向特朗普新政府发出了北京愿意谈判的明确信号。
美国律师、作家、保守派评论人士章家敦告诉本台: “四年前,中国经济比现在强大得多。如今,习近平已经放弃了消费作为中国经济的基础,这意味着他拯救中国脱离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出口。现在,特朗普的关税对中国构成了重大威胁,因为它们可以封锁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对中国征收关税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鼓舞作用,让它们也采取同样行动。因此,习近平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关税形势。”
针对特朗普的对华关税战2.0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PIIE) 高级研究员玛丽·洛夫利(Mary Lovely)在11月20日举行的一场美中贸易的研讨会中表示,特朗普政府将专注于减少美国与中国的经济互动:“我用‘国家经济互动’这个词,是因为我认为,我们将在多个不同阶段看到这种强制脱钩。”
特朗普对华关税2.0版将如何实施?
洛夫利分析,特朗普承诺对华征收60%的关税、甚至更高,但实际能够达到何种水平尚难预料。她预计特朗普可能会靠最初发动贸易战所动用的301条款下的权力,以便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其次是投资流动,包括接受内向流动审查和外向流动审查,可以预见相关审查或限制未来会增加。特朗普的团队成员还建议对资本流入征税,这显然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洛夫利还预计,特朗普政府将会对中国公司实施更多制裁,包括出口管制。同时,他们还会对第三国施压,要求它们减少来自中国的带附加值产品。她说:“我认为,我们肯定会在他们明年开始的美墨加贸易协议审议中看到这一点。协议需要在 2026 年之前进行审查和更新。”
针对特朗普的提高关税计划,中国外交部曾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瑞银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基本看法。根据瑞银所做的首席财务官调查,汪涛说:“基本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如果特朗普当选,超过90%的公司预计关税税率会提高。”
美媒:莱特希泽团队已在为特朗普的新关税铺路
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日前报道,美国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及其盟友已在为特朗普的大规模新关税铺路。莱特希泽的团队已开始准备内部备忘录,以争取立法者和公众对这一政策的支持。他们还在与关键国会议员和工作人员讨论以立法实施关税。
报道还说,团队预计在特朗普上任后第一天即通过《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采取关税行动。未来几个月,还可能启动联邦机构调查,为关税行动提供依据。团队还在研究如何通过众议院规则调整,允许用关税收入抵消因税改导致的财政收入损失,从而兑现特朗普的竞选承诺。
华盛顿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威廉·芮恩施(William Reinsch)告诉本台,“他可以再次使用(第301)这一条款,因为有一条法律称为第307条,规定如果一个国家不履行其承诺,那么总统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报复措施。因此总统必须认定中国没有遵守第一阶段协议,而事实确实如此。”
但特朗普的对华关税是否会很快到位,学者洛夫利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划,因为这还涉及财政方面的措施,即特朗普的减税计划:“当涉及到美国与外部经济的关系时,他们已经创造了整体的替代经济方案。所以,要说什么会先发生很难,但我们认为,至少对中国的关税和税收改革都将从明年开始。”
中国将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关税计划?
目前,外界尚不清楚中国是否已有一套应对特朗普关税的计划。但汪涛指出,这将是一场长期博弈,中国显然有不同的选项:“一是针锋相对,正如我们在 2018 年看到的那样;第二,当然是寻求其他市场。事实上,这就是企业的做法,是中国公司的首选。” 她提到,中国公司现在已经开始转向其他市场,并转移供应链,这还会继续加速。
中国的另外选项是让货币贬值,以及刺激国内需求。汪涛分析:“与第一次相比,中国不会采取那么多或那么激进的报复措施。因为我认为中国明白,美国希望与中国脱钩,但中国的利益是与世界其他国家保持融合,报复对此没有太大帮助。但我确信他们可能会针对某些目标产品进行报复,例如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飞机等。”
汪涛预计,中国不会主动地大幅让人民币贬值,但会允许略有贬值。他们将主要依靠刺激国内需求,来应对这场关税冲击。她说: “我们确实认为,对中国的关税可能会很快宣布,而实施可能需要分阶段进行。因此,我们目前的预测是分几个阶段实施,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然后到2026年等等。因此,政策应对措施将在2025年开始或准备好实施。”
专家:\”冷战框架\”将全面改写美中经贸关系
面对可能即将上演的美中关税战,本台特约评论员、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告诉本台:“这个问题是有两种基本的认知框架,一种是非冷战框架,也就是把特朗普第二任期等同于第一任期。第二种是冷战框架。那就是这两个任期完全不一样,因为美中关系已经进入冷战状态。如果是这样思考的话,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程晓农认为,中国当局已经自己点燃了美中“新冷战”。他指出,上一轮的贸易战,特朗普是以贸易战为手段,想要逼迫北京停止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其目标就是“防盗”。但现在美中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变,中国企图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他说:“拜登做的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把美中关系定位到了真实的冷战。”
今年九月,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在国会听证中明确警告,中国是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挑战。与中国带来的多方面挑战相比,冷战显得微不足道。中国构成的挑战不仅在军事方面,而是全方位的。程晓农认为,这显示美国现在实际已把中共作为战略敌人,这也让关税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关税问题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是单纯的贸易战问题、科技保卫战问题,是科技保卫战的贸易手段。现在关税不是了。关税变成了冷战手段。” 程晓农说,冷战之下,关税问题不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它的目标变成怎样有效地去压迫对方,让对方不至于对美国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或者至少减弱其威胁。“所以它这个目标就完全是非贸易的。”
程晓农强调,现在的美中贸易谈判已不是贸易代表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因为这不再只是贸易问题,而是冷战问题。
美国国会支持撤销与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周二(11月19日)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指出,中国不顾他国质疑,持续以制造业为发展重心,迫使其他国家吸纳其过剩产能。而美中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将决定21世纪全球权力的格局,因此美国应完善其贸易政策,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该委员会向国会提出30多项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废除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取消中国与其他美国盟友相同的贸易待遇。委员会成员赫尔伯格(Jacob Helberg)表示, 取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并不会自动调升对华关税,但将赋予总统权力,重新调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我认为应该要给予总统足够的空间,重新调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上周,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约穆勒纳尔也提出一项法案,要求终止实施了二十多年的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政策。
洛夫利认为,由于共和党控制参众两院, 特朗普政府可以让法案通过。同时,这也是两党共同支持的。汪涛则指出,如果法案生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可能会更高,但不可能高于百分之六十的额外关税税率。而长远来看,负面影响更大。她说“取消中国的永久最惠国地位需要立法。因此,要扭转这一局面,将会困难得多。所以这是一个长期问题,会继续损害贸易关系。”
责编:安克 网编:洪伟
本文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