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0 12 月

中国单方面免签一年后,政经目的达到了吗?

 

中国制造的小鹏电动汽车运抵比利时的泽布吕赫港。(2024年10月24日)

中国自去年12月起陆续对欧洲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迄今已满一年。观察人士指出,尽管这一政策的主要动机在于拉动旅游和消费来带动中国疲软不堪的经济,然而却出于政治原因将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特定欧洲国家排除在外,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单方面免签促消费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18.6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78.6%。

去年12月,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分别是欧盟前五大经济体。

今年3月,中国宣布将该政策扩展至比利时、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和卢森堡。6月,波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纳入其中。9月,葡萄牙、希腊、塞浦路斯和斯洛文尼亚也被纳入其中。

11月,中国宣布将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扩大到斯洛伐克、挪威、芬兰、丹麦、冰岛、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和韩国,同月又宣布扩大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日本。

除了上述37国外,中国于去年7月恢复了对文莱的单方面免签政策。截至本月初,中国共对38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者实行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

尽管免签政策促使入境游客数量有所增加,但分析人士认为,这并不足以消除人们对中国当局对社会进行极端管控和限制的担忧。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庄嘉颖向美国之音表示,北京“特别热衷于寻求外国投资”,大规模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似乎是通过促进旅游业和商务旅行来支持中国经济”。

中国自2003年起对日本、新加坡和文莱实行单方面免签,这一政策在疫情时期中止。中国放松疫情管控后,新加坡在今年2月与中国实现互免签证。中方曾提议日本对中国实行免签政策,但未被日方接受。北京最终决定恢复对日本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同时敦促日方出台中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赴日签证申请便利化措施。

欧洲经济与社会委员会(EESC)专家埃尔泽·皮内利特(Elzė Pinelytė)向美国之音表示:“放宽签证规定最显著的结果是外国游客涌入,为中国持续的结构性经济放缓提供了消费助推。”

她又指出,这一结果被中国政府用以“大内宣”。她说:“中国新闻媒体报道有关外国游客数量和消费增长的话语,有趣地成为中国政府传播所谓‘正能量’的一种巧妙机制,从而在网络上形成有利于政府的舆论氛围。”

被包括与被排除的

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国此轮单方面免签政策集中在三个地区:欧洲、东亚及东南亚和大洋洲。如果北京以拉动旅游和消费为唯一考量,就无法解释为何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未被纳入免签国家范围。皮内利特表示,获得单方面免签待遇的是“那些与中国利益更一致、政治上更友好或中国有自身战略利益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普遍恶化。不过,比起急剧下跌的对美关系,对欧关系相对稳定。中国官方媒体日益频繁地使用“美西方”一词,取代“欧美”、“西方”等过去更为常见的称呼,也反映出这一趋势。

不过,欧洲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中国并未对欧盟全体27个成员国实行免签,而是将立陶宛、捷克和瑞典排除在外。庄嘉颖表示:“未获签证豁免的国家似乎是由于各种原因与中国发生过摩擦的国家。”

皮内利特表示,立陶宛作为“过去五年来与北京关系最为紧张的国家”,未获免签待遇“毫不奇怪”。中国宣布对立陶宛的波罗的海邻国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单方面免签后,立陶宛以违反《维也纳公约》为由,驱逐了中国驻该国代办处的三名外交官。中国舆论将此解读为立陶宛对中国将其排除在免签政策之外的报复行为,但她表示这一推测并无根据。

德国墨卡托研究所欧洲中国政策研究员伊万娜·卡拉斯科娃(Ivana Karásková)向美国之音表示,捷克被排除在免签政策之外的原因或与立陶宛类似,是由于近年来布拉格积极发展对台关系,引起了北京方面的不满。她提到,捷台合作的最新动态“包括捷克与台湾之间直航等举措,捷克也可能在德国德累斯顿建立的台积电半导体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

至于中国与瑞典的紧张关系,她认为“源于华裔瑞典籍出版商桂民海被中国政府拘留”一案。她说:“这些例子凸显了外交和地缘政治因素如何影响中国的签证政策及其更广泛的对欧外交方针。”

免签政策前景如何?

立陶宛于11月29日宣布驱逐三名中国外交官后,北京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称之为“立陶宛看守政府”的“粗暴挑衅行径”,又表示注意到“立陶宛新政府即将成立,多名政要表达了改善中立关系的愿望”。

今年10月的立陶宛议会选举中,执政联盟大败,获胜的在野势力主张推动对中关系正常化。候任立陶宛总理英陶塔斯·帕卢茨卡斯(Gintautas Paluckas)表示,现任政府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是“重大外交失误”。

皮内利特表示,中方或将要求立陶宛新政府关闭“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以此作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条件。但她判断:“由于涉及巨大的政治成本,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发生,这意味着立陶宛被纳入免签国家范围的可能性仍然极小。”

下一届捷克议会选举将于2025年10月之前举行,在野势力会否胜选并组阁,捷克新政府对中政策会否转向,都还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实行免签政策,能否产生北京所期待的效果,也需视情况而定。庄嘉颖表示:“免签条件是否会促进商业发展,还将取决于中国自身的经济环境,包括外国企业认为中国目前是否存在重大机遇,以及外国商务人士认为访问中国是否安全。”

他举例说:“日本高级管理人员和学者尽管拥有免签待遇,但出于被拘禁的担忧,也可能不会选择前往中国。”

美国国务院在2024年11月27日发布的最新旅行警告中说:“前往中国大陆旅行时,请提高警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政府随意执行当地法律,包括对美国公民及其他国家公民实施出境禁令,而且这一过程缺乏公正和透明的法律程序。中国当局将大量文件、数据、统计资料或其他材料视为国家机密,动辄以涉嫌间谍活动为由对外籍人员进行拘留和起诉。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例如专业服务公司和尽职调查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业务正面临越来越严格的审查。中国安全人员可能会拘留美国公民或因其在中国大陆进行研究或获取公开材料而进行起诉。”

 

本文来源:美国之音

Facebook Comments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