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6 11 月

中国

路透独家:习近平曾要求拜登把“不支持台湾独立”改为“反对台湾独立”,但遭拒
中国

路透独家:习近平曾要求拜登把“不支持台湾独立”改为“反对台湾独立”,但遭拒

  拜登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加利福尼亚州伍德塞德费罗丽庄园的花园里散步。(2023年11月15日) 华盛顿 — 路透社星期二(10月29日)独家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曾要求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调整美方在涉及台湾独立立场时的措辞,但美国拒绝了这一要求。 路透社引述两位不具名的美国官员的话报道说,去年11月拜登与习近平于旧金山会晤时,习近平及其幕僚向拜登与他的团队提出,希望美方在官方声明中修改有关台湾的遣词,从目前的“不支持台湾独立”改为“反对台湾独立”。 而且从那时起,习近平及其幕僚在长达好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断提出这项要求,但华盛顿拒绝改变。 白宫在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时,重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声明并表示:“拜登-哈里斯政府一直坚持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个中国政策’。” 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你应该去问美国政府。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明确且一贯。”台湾外交部拒绝评论。 拜登政府认为中方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更不会被采纳,并已就此事向台湾政府进行简要通报。 一名拜登政府高级官员表示,如果拜登说些与他平常所言关于台湾完全不同的东西,北京的领导人“无疑会很高兴”。他补充强调,在谈及台湾独立时,拜登会坚持“美方一贯的表述方式”。 路透社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习近平为何在此次会谈中提出要美国更改措辞的议题,但“反台独”是他执政的重点之一,中国军方近年大幅增加了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以施压台湾接受其主权主张。 中国声称民主自治的台湾是其领土,并从未排除动用武力控制台湾。台湾总统赖清德拒绝中国的主权主张,强调只有台湾人民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美国政府则声言,以非和平的方式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是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及稳定的威胁。 潜在的影响 拜登曾发言暗示美国将在台湾受到攻击时保卫台湾,这与美国长期奉行的“战略模糊”策略不同,令...
中国称发现深海间谍装置和可引导外国潜艇的水下“灯塔”
中国

中国称发现深海间谍装置和可引导外国潜艇的水下“灯塔”

  资料照片:2018年4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艘094A型晋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在南中国海进行军事展示。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二(10月29日)表示,有关部门在海面和海洋深处皆发现了间谍装置,其中包括可以引导外国潜艇通行的水下“灯塔”,这些装置令中国深海安全面临风险挑战并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国安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二发表一篇题为“为逐梦深蓝筑牢安全屏障”的文章,披露其发现了长期隐藏在海底的“特殊技术装置”,这些装置正发回可为“战场环境预置”的信息。 该文章声称,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我国海域的侦察监控,开展了一系列情报搜集和技术窃密活动”。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查获了多种窥探我(国)海洋信息数据的特殊技术装置,它们隐藏于茫茫大海中,”中国国安部在文章中表示,但未具体说明这些装置的发现地点。 安全部在文章中表示:“有的(装置)充当‘暗哨’,长期潜伏在海底,隐蔽采集周围海洋水文信息及各类舰船活动数据,服务战场环境预置;有的充当‘密探’,随波漂流沉浮,侦测掌握海域实时情况。” “有的(装置)充当水下‘灯塔’,为侵入我(中)国海域航行的他国潜艇指示方向,妄图隐匿行踪,严重威胁我国家安全。”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潜艇军备竞赛正在日益加剧,北京有望在2029年结束前拥有新一代核动力武装潜艇。 “面对深海安全领域严峻复杂的隐蔽斗争形势和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现实威胁,国家安全机关将……坚定捍卫我(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国安力量,”中国国安部表示。 中国和菲律宾近期在南中国海这一战略意义重大的水道上因有争议的领土主权声索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海空对抗冲突,让局势升级的风险升高,并可能最终让美国卷入其中。根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如果菲律宾受到攻击,美国有义务采取行动防卫...
2024年美国大选投票在即,中国议题为何没成为选举的焦点?
中国

2024年美国大选投票在即,中国议题为何没成为选举的焦点?

  10月23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在各自的竞选活动中。 华盛顿 —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11月5日)还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两位总统候选人在全美多地密集举行集会,为最后的大选投票日冲刺。两人就国内经济和税收政策、移民问题、堕胎、能源和气候,以及美国是否要支持乌克兰、以色列等议题发表讲话。中国议题时有出现,但次数寥寥。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之际,被一些任认为威胁着美国生存的中国为何并未发酵成为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热点?新总统入主白宫后,他/她的对华政策又将如何? 10月27日,共和党候选人、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纽约的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了集会,而民主党候选人、现任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则前往关键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州最大城市费城争取更多选票。 哈里斯在演讲中并未提到中国。特朗普则两次简短地谈到对华政策。他说,如果美中两国交战,美国会“打败他们”。他还将通过《特朗普互惠贸易法案》(Trump Reciprocal Trade Act),如果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向美国征收100% 或 200%的关税,美国将对其征收同样的关税。 “我永远不会为保卫美国而道歉。我会保护我们的工人。我会保护我们的工作。我会保护我们的边境。我会保护我们伟大的家庭。我会保护我们的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让他们生活在地球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特朗普说。 两党候选人没能真正讨论中国问题? 特朗普提到中国比较多的一次可能是今年7月在威斯康星州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那次的演讲中,特朗普说,中国抢走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工作机会,并对台湾的威胁。他还说,他在任时与中国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及根据协议中国购买500亿美元农产品的承诺被“中国病毒”打乱,以及他曾向中国警告购买伊朗石油将面临100%或以上的关税惩罚等等...
美财政部公布有关禁止美国人投资某些中国敏感技术的最终规则
中国

美财政部公布有关禁止美国人投资某些中国敏感技术的最终规则

  资料照片: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财政部总部大楼。(2024年9月21日) 美国财政部星期一(10月28日)公布了有关乔·拜登(Joe Biden)总统去年签署的第14105号行政命令的最终规则。那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人投资于某些中国敏感技术。财政部表示,拜登总统和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副总统领导的行政当局“致力于通过阻止关注国家--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对他们的军事现代化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来维持美国的安全。” 去年8月9日,拜登总统签署了那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投资流向中国的某些敏感技术领域,目的在于阻止美国资本和专业知识帮助开发可能用于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技术。 北京随即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财政部星期一公布的最终规则提供了运作规定以及有关其意图与适用的详细解释。 最终规则禁止美国人员从事涉及一系列有明确界定并对美国构成尤为紧迫的国家安全威胁的技术和产品的某些交易。最终规则还要求美国人员就其他涉及一系列有明确界定并有可能助长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交易向财政部通报。 美国财政部指出,美国目前已禁止或限制向“关注国家”出口被最终规则所覆盖的许多技术和产品,该项目防止美国外向投资被用来推动关注国家发展敏感技术和产品,从而对美国现有的出口管控和入境筛查进行补充。 财政部还说,跨境投资流通和美国开放的投资环境有助于美国经济活力,然而“关注国家”有可能对美国的外向投资加以利用,加速发展破坏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技术和产品。 被覆盖的技术有三类:半导体与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 去年8月9日,在发布拜登总统的那项行政令的同天,美国财政部发布了《拟议规则制定预先通知》(ANPRM),在项目生效之前,就其执行及范围征求公众评论。宣布最终规则是这项程序的最后步骤。   本文来源:美国之音...
中美在人工智能正面竞争 美方希望管控风险
中国

中美在人工智能正面竞争 美方希望管控风险

新出台的人工智能备忘录强调,为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保持领先,美国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保障芯片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多样性 上周四(10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国家安全备忘录,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随后在讲话中强调,美国应在人工智能领域和中国保持对话,以管控中国滥用人工智能引发的多种风险。这再次引发外界对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关注。中国在这一轮的技术竞争中到底能否赶上美国? 彭博社:美国将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取人工智能芯片技术 美国这份新出台的人工智能备忘录强调,为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保持领先,美国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保障芯片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多样性,防止敌对国家通过经济和技术间谍窃取美方技术等。 沙利文在随后的讲话中,专门提及中国正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压制其民众、传播虚假信息并破坏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的安全。同时,他也强调,美国的人工智能公司正在与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进行正面竞争,美国需要保障这种竞争是公平的。在中美关系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沙利文的这些说法也提醒了外界,中美两国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并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 兴旺的产业 就在美国白宫的这份备忘录发表前两天(10月22日), 深圳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发表了一份题为《解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白皮书,其中强调:中国人工智能在国际上地位持续提升,但与美国差距依...
北京一小学门口发生持刀伤人案,包括三名未成年人在内的五人受伤
中国

北京一小学门口发生持刀伤人案,包括三名未成年人在内的五人受伤

  2024年10月28日,北京中关村三小校门前发生一起一名男子持菜刀砍杀刚刚放学的小学生的暴力袭击事件。(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 华盛顿 — 中国首都北京星期一(10月28日)下午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导致五人受伤,其中包括三名未成年人。伤者及时送医,所幸均无生命危险。 根据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发出的警情通报,这起罕见的持刀伤人案发生在星期一下午3:20左右,事发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庄路和万柳中路的交叉路口附近。 “犯罪嫌疑人唐某某(男,50岁)被当场控制,”警情通报说。“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路透社以及多家中国官媒在报道中指出,事发地点位于北京市重点小学之一的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北校区大门外,其中受伤的三名未成年人都是该校的学生。 凶嫌是在学校放学时挥刀行凶的,而且受伤的路人都是这所小学的学生或家长。凶嫌也是当场被学生家长合力制服的。 中国社媒上流传的视频和照片显示,事发现场一名小学生躺倒在地,身上流血。不远处一名看似家长的成年人抱着一个身上也有血迹的孩子跪在地上哭泣。另有一名中年男子被众人按压在地,满脸都有血污。 路透社指出,中关村第三小学尚未对这起持刀伤人案作出评论。 中国近期发生多起无特定目标的持刀或以其他方式行凶案,而且受害者常常是未成年人,甚至是外国人。 10月17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云霄誓言小学门口,一辆小汽车起火失控冲撞路边人员,造成一死八伤的惨剧。但是警方并未公布针对此案的调查结果。 10月8日,广州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导致三人受伤。事发地点也是一所小学的门口,两名小学生和一名女性家长受伤,凶嫌也是被其他家长合力制服。 9月30日晚,上海松江区松汇中路一家超市一名男子持刀伤人,导致三人死亡,15人受伤。37岁的林姓男子因“个人经济纠纷”,泄私愤行凶,当场被警方抓获。 9月...
历史学家文安立:假如没有共产党 今日的中国会是什么模样?
中国

历史学家文安立:假如没有共产党 今日的中国会是什么模样?

  中共建政75来任期最长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修宪打破“任期制”限制之后,被认为可能终身执政。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曾让习近平穿上龙袍,有人说习像要大一统的秦始皇、也有人说他像“越勤政越亡国”的崇祯帝。不过,在耶鲁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文安立(Odd Arne Westad)的眼中,习近平更像是乾隆执政晚期,或一战爆发前的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文安立教授长期研究中国的现代化,着有《躁动的帝国:从乾隆到邓小平的中国与世界》(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他在耶鲁大学接受美国之音《纵深视角》专访,解构北京“百年国耻”的迷思,揭开中共为何能够超越苏共、维持政权75年的历史真相,同时也回答了一个历史叩问:“假如没有共产党,今日的中国会是什么模样?” 中共建政只是历史偶然 中共建政75周年之际,进入第三个任期的习近平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 并强调“只有马克思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引领中国走向富强。” 历史学家文安立认为这与事实不符,他说,“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取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历史可能性,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唯一合理或必然的结局。” 文安立指出,其他有能力的领导者和政治势力曾经同样有机会领导中国,而且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为中国带来不逊于共产党的成就。尽管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或是“只有中国共产党能使中国脱离贫困走向富强,” 这样的说法存在于中共的宣传话语和民间,但是从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来看,这种观点其实是对历史的误解。 中共执政的历史真相 中共建政以来曾面临多次危机,包括文革和1989年天安门事件,为何能够超越苏共执政长达75年?文安立教授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在权力受到挑战时愿意对本国人民使用武力,同时展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文安立...
蒲黄榆说:上海万圣节狂欢,中国政治的黑色荒诞
中国

蒲黄榆说:上海万圣节狂欢,中国政治的黑色荒诞

  2024年10月26日,上海中山公园挤满了庆祝万圣节的年轻人,当局出动大量警察,每隔几米就有一名警察站岗 。 (照片来自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的X平台) 编者按:这是黄榆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2024年10月的最后几天,中国陷入了一个奇怪的紧张气氛中。这种紧张,超过每年6月初那个30多年前大屠杀的纪念日、也超过每年两个政治会议期间的戒备程度。京沪两地的大学教工都全员上岗,北京的街道、路面、和地铁站点密布警察,而上海的情形最为夸张,从乌鲁木齐路到巨鹿路,警察、辅警和便衣多到让人怀疑时光倒流到两年前的白纸革命。 不过,这些紧张气氛不是因为9月以来的经济低迷和失业率高涨,也不是因为中国准备向台湾发动军事行动,或者美中关系趋于紧张,更不是2011年茉莉花革命爆发时候的情形,仅仅只是因为几个看上去毫不相干的时点的重合。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紧张中,在上海-北京当局前所未有的高度戒备中,外界看到了中国政治的黑色荒诞。它把上海变成了今天的香港,一个通过人民的狂欢还能意识到的革命城市的废墟。 2024年10月27日上海万圣节,“鲁迅”依旧没有缺席。 (照片来自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的X平台) 上海年轻人的狂欢 十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上海的年轻人们早早就串联起来,从周五晚上开始了连续几天的万圣节狂欢。只是,就像从北美到欧洲,今天的万圣节已经少了最低限度的宗教色彩,在商业化的同时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变装狂欢。 例如,就在上海年轻人狂欢的周末,台北举行了盛大的“同志骄傲游行”,这在华语区是仅见的。而昔日的香港,此时此刻,从铜锣湾到兰桂坊,也必然地如同节日的海洋。上海的万圣节狂欢,虽然最初模仿东京、香港的热闹,但如今,特别是新冠疫情后的两三年,上海万圣节的变装狂欢已经有了不同寻...
经济困境迫使当局放松监管,中国私人课外辅导服务公司或东山再起
中国

经济困境迫使当局放松监管,中国私人课外辅导服务公司或东山再起

  资料照:中国广州市天河区的父母送孩子上学。(2019年9月4日) 华盛顿 — 一度遭到当局严厉打压的中国教育培训或私人课外辅导服务公司最近出现了东山再起的迹象,原因是中国经济困难重重,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政府为了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发展,突然悄悄放松了对此类公司的监管压力。 路透社星期一(10月28日)在发自上海的一篇报道中,援引业界代表、分析人士、以及记者查阅的数据指出,三年前遭到中国政府严厉封禁的教培公司目前似乎正在课外辅导业务上寻求卷土重来。 中国政府并未正式宣布或承认政策的变化,但是八位业界代表和两位知情的分析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政府决策者目前对教培产业的发展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目的是为了在经济萎靡不振和失业飙升的情况下支持增加就业机会。 路透社指出,中国政府政策的变化可以从中国教培产业的增长、北京对其监管措施重做澄清和解释等事态发展中明显看出。而且接受路透社采访的五位学生家长也表示,相关的政策最近几个月中已经逐渐有所放松。 中国中小学生升学和高考压力非常大,学生和家长常常会有一考定终生的恐惧。为了升学和高考握有胜算,中小学生每天的作业负担非常重,常常在题海中求生存;而家长也会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或聘请费用昂贵的家教。 由于培养孩子的心理负担和财务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不生娃或少生娃。尽管中国的官方政策已经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开放到可以生三胎,可是响应这一政策的父母并不多,中国的人口增长持续萎缩,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中国政府因此在2021年推出“双减”政策,禁止学科类培训机构盈利、融资或上市。监管机构对课外辅导产业实施重拳整治,一方面旨在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则着眼减轻家长为孩子聘请家教或报名培训补习所承担的巨额财务负担。 但是此举让像新东方和好未来这样的中国著名教...
担忧人口持续下跌,中国出台政策强化生育支持
中国

担忧人口持续下跌,中国出台政策强化生育支持

  孩子们手持中国国旗在上海黄浦区的复兴公园里玩耍。(2024年9月30日) 中国官媒新华社星期一(10月28日)说,中国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措施,以加强支持生育的政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包括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和育幼服务体系,强化对教育、住房和就业的支持措施,以及积极构建新的婚姻和生育文化。 新华社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是中国当局试图扭转不断下降的人口出生率,甚至人口负增长努力的最新尝试。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22年末,中国人口为14.1亿,较前一年减少了85万人。这是自1960年代大饥荒以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到2023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4.0967亿人,同比减少208万人。当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双双创下1949年中共建政以来的最低水平。在中国结束实行严厉甚至时常残酷的“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35年后的2016年,中国新生儿人数为1786万。 同时,印度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路透社援引中泰证券研究所(Zhongtai Securities Research Institute)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的分析说,“现阶段支持生育具有重要意义。” 杨畅表示,当局周一的公告将作为未来措施的模板。他说,由于15至49岁的育龄妇女人数可能会下降,而生育孩子的意愿预计不会很快上升,因此政策支持是帮助扭转出生率下降趋势的关键。 此前,今年10月17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