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更会遇到年龄歧视的困境。多位女性受访者向本台记者讲述了她们的职场经历。
- 中国青年就业现状(一):\”就业质量非常差\”
海归硕士:婚龄女性的职场困境
来自武汉的郭思瑜曾于2015年在英国伦敦大学新闻与纪实摄影专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回到了中国。在去年十月移居美国的郭思瑜,向记者讲述了她在中国的求职经历:“从英国回来我就发现,在国内的就业情况并不是特别乐观。”
在2015年至2023年间,她在中国先后从事过武汉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师、《中国水运报》记者、留学机构ACG国际艺术教育老师等工作,并经历了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封控。她说:“整个疫情让我看到了在中国生存压力很大,不太好生存,都是有一天没一天的。好像学历、我的学识,在中国这个大环境底下并不能够发挥特别大的用途。”
郭思瑜谈到了她职场经历中遭遇到的困难:“其中有什么暗箱操作的东西,我也说不出来。反正在ACG,我的名字打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是认可的。可是我几次要求从兼职转成全职的时候,他们都是拒绝的。最后他们从另外一个机构调了一个老师过来,直接就把他变成了全职。他是个男的,我觉得可能还真是有性别歧视的原因在。”
她还讲述了自己从英国回到中国后,曾经多处求职的一段经历:“但是他们一听说(我)是未婚未育,又到了婚龄,因为我回国时候已经27岁了,他们就不要我这样的。”
中国媒体光明网曾在去年四月发布评论员文章,题为《女大学生们的就业现实需要正视》。文章谈到,在202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性在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中的占比都超过50%;2022年的中国高校毕业生中,女性占比也超过了50%。文章表示:“持续在教育中保持性别优势的女性,在求职时却不得不面对显性和隐形的性别歧视。”
《中国青年报》则在去年二月发文,谈到了中国职场中女性因为婚姻、生育状态及薪酬遭遇的歧视问题。
超过二十五岁的女性面临就业困难
在深圳新媒体行业中工作过数年的陈小姐,也向记者讲述了她求职过程的一段经历。陈小姐表示,她在2021年求职时曾有公司的人事主管问当时27岁的她,“近两年是否会结婚”?她表示,近两年不会,且就算结婚也不会影响她的工作。结果对方仍然表示,她不适合应聘的岗位。陈小姐表示:“他不要之后,我继续找。其它的公司又问我的年龄,问了年龄之后没怎么聊,就觉得这个年龄好像对我应聘的职位不是很好。我就觉得,为什么这些公司对这个年龄拒绝得这么多?”
中国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在今年十月曾发文刊出一位职场女性的经历。这名女性表示,三十二岁的她一直在国企从事办公室工作,并在去年“完成生育计划”。但在今年,她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十余次视频面试或现场面试含笔试却仍找不到工作。
陈小姐表示,她遇到的职场年龄歧视门槛更低。在多次面试失败后,她问了不少人,才得知对于超过二十五岁的女性求职者很多公司都不想招聘,而对于男性求职者来说,要超过三十五岁才会产生这个问题。她认为,这样的情况很荒谬:“因为这些公司的跳槽率很高,一般都是做了两、三年就跳走了,所以应聘的人的年龄没什么影响。但是,他们就是要求不要这些年龄的女生。”
在2022年于广州暨南大学新闻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的王新叶也遭遇过职场年龄歧视的问题。在广州、深圳的广告行业都有过就职经历的她表示,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会问她是否已婚的问题,一般她说了自己未婚后就没有了下文。有的时候,用人单位对她很满意,会追问她近期是否有结婚的打算,她虽然回答了没有,但对方还是会担心:“如果在同等条件下,有一个跟我一样的男性,没有像我这样的女性有怀孕方面的(可能)让用人单位担忧,它首先会考虑男性,不会考虑女性。”
王新叶表示,职场女性在二十五岁之后,也就是大学毕业后不久,就会面临不容易找到工作的困境,而这一现象很离谱。她说:“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我们(中国)国内一方面对我们劳动者的保护不完善,没有任何法规去制止企业这种歧视行为;还有一方面也没有给到企业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说我们这种女性怀孕了,可以给到企业一些税收优惠。它没有任何保障。”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本文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