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7 12 月

中国拟在政府采购中优待国产品 分析:进一步走向固步自封

 

中国吉利慈溪基地的工人组装汽车。(资料照)

“一看见它,我就想起自己被割了一脖子的血。买国产(产品)便宜一半或三分之二,但是买国产的一年要买几个,进口的你买一样东西可以用几年”。数月前,广州市民梁小姐透过网购买了一个国产电饭锅,可是邮寄到家里后才发现电饭锅无法使用。她想换货,却遭客服中心拒绝。

梁小姐说:“不是说不通电,但是它(电饭锅)就是不工作。我不要求他退货,只要求他换货,但是客服一直说,我已经过了‘售后’。”

这次遭遇使梁小姐对国货的信心大减。长期以来,中国产品的质量备受国内外消费者质疑。中国当局却有意鼓励政府采购时优先选择国货。财政部12月5日发布通知,就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事项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最引起关注的是在政府采购时,给予中国制造产品优于国外制造产品的价格评审优惠。

根据意见稿,在政府采购时有中国产品和非中国产品参与竞争时,对中国产品的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也比照办理。有分析相信,此举是为了抵消美中贸易战对中国供应链造成的冲击,却可能导致中国进一步走回头路。

财政部:外资符合要求可享政策优惠

根据中国财政部的通知,本国产品标准须符合三项条件:一是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在中国关境内实现从原材料、组件到产品的属性改变;二是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达到规定比例要求;三是要求特定产品的关键组件在中国境内生产、关键工序在中国境内完成。

中国财政部强调,上述政策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只要产品符合标准即可享受政策优惠。

财政部还明确,上述标准体系将分步建立,将于三到五年内制定有关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比例要求等。在这之前,只要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即被视同为本国产品。

特朗普上次出任美国总统期间,美中爆发贸易战。在今年的竞选期间,他也表明重返白宫后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至少60%的关税。学术交流平台“中国企业资本联盟”首席经济学家黄大卫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中国财政部的最新举措旨在抗衡美国提高关税对中国供应链造成的冲击。

黄大卫说:“符合中国制标准的产品成本总和占比80%以上这个标准,基本上,绝大部分相对中高端的电子产品跟资讯科技产品基本上不符合,尤其是软件,基本上没有中国制造的成分。它是基于特殊考虑。清零放开之后,中国的产业外移比较严重。从2018年首次(美中)关税战至今的五、六年时间,绝大部分敏感产业已经外移。非敏感产业也由于担心川普(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征收的巨额关税,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而且转移得比较彻底。。。中国担心整个产业链都被移走,它是想把外资的产业链拉回到中国。”

2023年中国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超过33929亿元人民币。黄大卫分析,财政部的举措主要针对三类产品:一,大型工业生产和机械电子设备;二,电脑、电视、电话、办公器材、建筑材料等消耗品;三,和资讯科技有关的软硬件。他估计,短期内国企可能会受惠于有关措施,但无法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问题。

资料照片:2010年6月21日,在江西省赣州的一家鞋厂里,工人正在制作鞋底。

经济学者黄大卫担心,财政部向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国产品提供价格评审优惠,会牵一发动全身。

黄大卫说:“自从2018年美中贸易战后,中国越来越难获取欧美的现金技术、设备,所以现在基于在短时间内完全以国产(设备)替代的话,这些设备可能跟目前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其实中国的产品可以做得很好,它的出口标准很好,但是要是完全按照国内采购、消费的标准来做的话,产品质量无论是耐用度、稳定度、及精度等方面,肯定大不如出口产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东西逐步国产化的话,政府出错的情况可能有所增加。信息交换的速度和稳定性会有明显影响。继续这样运作的话,可能会降低整个政府的办公效率,准确率会降低。”

中国国产品或走向固步自封

中国经济评论员金山(化名)认为,财政部此举名义上是保护中国制造的产品,但反而会削弱中国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金山说:“长此以往会出现后遗症:中国产品就成为闭门造车的结果,没有横向的可比性。自己造出来,自我感觉良好,固步自封,也会影响到政府对自己的产品缺乏国际视野、国际观的评价标准。没有进入优惠政策范围内的产品会面临大问题,因为现在好多产品普遍的盈利能力非常小,非常低。”

金山强调,中国财政部的举措具有深层象征意义,影响极为深远。

金山说:“表明中国真正走向闭关锁国的路,开始与国际进行深度切割。当然,由于这几十年‘走出去’这个国际化策略,(中国)与

好多国家在国际产品和贸易有深度的捆绑。一下子可能不能完全切割干净,但是这种趋势一旦形成的话,对国家未来发展是慢性自杀一样的选择。”

 

文章来源:美国之音

Facebook Comments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