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奇人周兴和》励志小说连载之十一 ● 寄人篱下太无奈
“大漠黄沙,望瘦天涯。几片黑色的羽毛,抖落于祁连山下。目之所及的无非是,断壁残垣枯树昏鸦……”这是一个诗人对西北荒凉景象的描绘。
而今,周兴和来到甘肃高兰县的心境,比这位诗人描绘的还要荒凉,还要焦虑,还要悲哀。
“这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这是1985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周兴和一起床,就听到工地上几个工段长卷起工人们的工资,甚至饭票逃离工地的消息!
“兴和,这个事你要赶快想个办法呀,要马上把他们追回来!不然,这里的工程就要泡汤了呀!”建筑工地的负责人马经理此时已经完全束手无策了,他焦急地要周兴和赶快去把这些人追回来。
“这种事,你该早点采取措施呀!”周兴和说。
“我该采取的措施都采取了,可没想到这些人最后会这样干哪!”
“好吧,我去追就是了,但能不能把他们追回来,我可不敢打包票。”周兴和想了想,跳上一台卡车,就往兰州火车站追去。
工地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早在周兴和预料之中。
1984年,周兴和组建的“东风建筑工程队”,加入了“三台县富顺建筑工程公司”。又是他四处奔走,通过一些关系,承揽到甘肃兰州高兰县的一项水泥厂建设工程。当时的工程造价为790万元,相当于今天7000—8000万元,应该是一项很不错的建设项目了。
工程落实后,周兴和回到三台县,当即给公司马经理建议:由于这项工程施工质量高,工期又紧,但公司的技术力量太弱,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奇缺,很难胜任这项工程,应该到其他建筑公司多聘请一些技术人员参与这项工程。同时,第一二期工程的利润,要让这些技术人员多获得一些。这样,表面上好像吃了点亏,但在两年时间里,就可以为我们培养出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来。这些技术人员,将来就是公司的一笔财富。
可这马经理不但不懂管理,还自信而又自负,把建筑这样的工程项目,当成像在农村修房造屋一样简单,当成组织一群村民们修个堰塘那么容易。他完全听...